-
07月25日
-
热心助人
默认
由于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夹岭沟搬到了目前的位置,居民对社区工作都不了解。社区“两委”换届选举时,于长云作为老住户,积极帮社区宣传。“咱们社区的‘两委’班子挺好的,只是大家不了解而已。”于长云说。
放大
选飞入伍,同批仅5人
他用心的工作得到部队首长的认可和广大转业干部的好评,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移交业务,荣立三等功。
1984年,于长云结束了飞行生涯,调到了师部做群众科科长,后来又调任海军转业干部山东移交组任副组长兼党支部副书记,负责1985、1986、1987年全海军转业干部进山东省安置的移交工作。全海军50多个军级单位,各级转业干部近7000名,任务之重,前所未有,“这些都是多年奋斗在保卫祖国一线的战友,一定要给他们安排一个好的归宿。”于长云说。他不辞辛苦,多方协调,想尽办法为战友安排满意的工作单位。
既然战友们都很怀念当年的军旅生涯,于长云和几个战友就提议,大家把自己的回忆写下来,汇集成册,一起出本书,作为大家永远的回忆。2017年7月,在建军90周年的前夕,他们的第一本回忆录《海天之梦》终于面世了。在2019年10月,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,完成了第二本书《海天之子》。“明年正好是建党100周年,我们计划出第3本书,起名叫《海天故事》,我的稿子都写好了。”
于长云说,小时候没上学之前没有正式的名字,后来要上学了才有了这个名字。可能也正是有了这个名字,在冥冥之中注定了,他要与天空、云彩结缘,搏击长空,俯瞰云海。
安置转业干部,荣立三等功
“我是德州人,1966年高中毕业后,经过‘选飞入伍’,进了空军。我的体格很好,当时我们那一批,在德州地区才选了5个人。”回忆起当时入伍的情形,于长云骄傲地说道。入伍后,于长云先是到了陆军训练,经过1年零2个月的学习之后,他又回到空军学习,先后在第八航校和第五航校学习,1970年他才到了青岛流亭,在海军某部队做了一名航空兵。
训练遇险情,人称“活烈士”
这些书承载着于长云和战友们的青春记忆和峥嵘岁月,将会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珍贵的记忆,在岁月的长河中闪闪发亮。 撰稿成书,忆峥嵘岁月
发挥正能量,帮社区解难题
缩小文/图 半岛记者 徐抒彦
搏击长空
海天之梦
“我们这些在青岛的战友经常会聚会,大家感情都很好。”于长云说,“回忆起当年在部队的情形,还觉得非常难忘。后来,有在外地的战友表示也要来青岛参加聚会。”
1988年,于长云从部队转业,到中房集团担任了办公室主任。作为一名党员,他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,并且在社区遇到问题时,多方协调帮助解决。据了解,社区居委会的下水道堵塞,维修人员多次上门维修,这个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,于长云就找来房屋的设计图纸,根据图纸研究分析,最终发现是供热部门在施工时不小心将下水井给填死了,事情才得以顺利解决。
担任航空兵14年间,他开过7种歼击机,累计安全飞行1000小时,荣获三等功。“战斗机飞行的时间比较短,最短的飞行时间仅3分钟。”于长云说。当时技术条件有限,飞行员进行飞行训练时,常常会遇到险情,发生事故。有一次打地靶训练,于长云射击退出的高度太低,飞机尾部、左翼尖擦了地皮,险些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,事后经过计算,只差0.01秒就可能发生事故,人称他为“活烈士”。
做飞行员14年来,安全飞行1000小时,荣立三等功;负责转业干部移交工作时,尽心尽力,获得上级和战友的好评,再一次荣立三等功;作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,帮助社区解决问题;与战友一起撰稿成书,留下珍贵回忆……在“八一”建军节到来之际,合肥路街道同德路社区73岁的老兵于长云向半岛记者讲述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。
,怀旧传奇页游地址:玩怀旧传奇页游就看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