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06月16日
-
图12.上釉的硬陶及瓦陶枕头,最长40厘米。北宋至金,公元11至13世纪早期。
,鸭子谐甲的音,即含有“子连甲”,希望子孙接连登上进士的榜甲。这件有觥的典型形制,器口一端有斜伸的宽流,另一端为圈孔的把手,容器本体的剖面为椭圆形,下有圈足。别形或为直鋬
(鋬: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)
在这套书中,许进雄就像一位博物馆的导览员,为读者解说从石器时代到清代以来的诸多珍贵文物,除了介绍其名称、功能、材质、年代、制造、装饰等信息外,还特别重视文物背后所隐含的生活与社会意义。
当使用铜铸鼎时,由于重量比陶制重得多,器表也滚烫,不便空手提起,就在口沿上铸两只对称有孔洞的立耳,以便以竹、木的棍子穿过抬起。陶制鼎较轻,能轻易捧起,所以一般没有提耳。如果要求新奇,也想捏制提耳时,因陶器质料较脆弱,不便设在口沿上,就安置在两旁。有些较轻的鼎也采用此种型式以求变化。对称的提耳大致作方形与圆形两种。讲究的鼎耳装饰有复杂的图纹或形状,大部分商代的铜鼎都装饰有动物形象的图纹,或作侧面的全身形,或作正视的颜面形。但是图2这件鼎圆耳素面无饰,器身的主要部分是在细方回纹的背景上,施以宽边的联结己字纹。这是在后代较为多见,但在商代却很罕见的形式。口缘下的颈部才饰以晚商典型的侧身龙纹。陶鼎由于成形的方便多做成圆形,铜铸的倒是可以做成方形,故商代也有较少量的方鼎。陶鼎也有受此影响而塑造成方形的。总的来说,各种器类的方形数量较少,而且消失也较早。可能是方形器的角棱较易受碰触而毁损吧。
撰文|许进雄
图16.舞队陶俑,高5厘米,山西长治出土。战国,公元前403~公元前221年,山西博物院藏。制作朴拙,各有姿态。
图6.青铜觥,高23.5厘米,商晚期,公元前14~公元前11世纪
马是户外活动的用具,这位妇女的面孔不遮盖,表示贵族妇女可以外出活动,而且不在乎她的身份被知晓。唐代的陶俑出现很多类似这位妇女骑马的形象,有些连帽子也不戴
(见图21)
图2:妇好铭饕餮纹青铜扁足方鼎,高42.4厘米,商晚期,公元前14~公元前11世纪 。
在国际甲骨文权威学者许进雄先生的四卷本《汉字与文物的故事》中,他运用甲骨文和出土文物,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众多关于文物和汉字的问题。他曾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和多伦多大学沉潜研究三十年,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了包括甲骨在内的大批中国文物,是中国以外“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十大机构”之一。他个人也被安阳殷墟博物馆评为世界“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二十五位学者”之一。
怀旧传奇页游地址:玩怀旧传奇页游就看这里